电话
  • 服务电话:15321086620
  • 返回顶部

    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图书馆,确实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

    来源:达美旅行网 2018/04/20

    写在前面: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学习压力大,应试教育害人,总觉得美国英国等国家教育体制完善,孩子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学习与生活。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文章稍微有点长,请耐心看完!


    那篇题为《哈佛凌晨四点半图书馆》的10万+爆文,至今还时不时在微博和朋友圈里蹦出来唬人。凌晨四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图片配文这样写道:哈佛是一种象征。人到底有怎样的发挥潜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



    在哈佛校园里,从不见华贵服饰,不见LV包,不见化妆,不见着名牌的教授学生,不见豪车接美女,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起步。哈佛不是神话,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


     ......


    看过这篇文章的朋友,至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便美国的教育体制再完善,学生并没有过的很轻松,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真实的案例故事得到充分的证明。



    本故事来源《遭遇美国教育》高钢,访美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本文源于其访美时将他9岁儿子送进美国小学,由此遭遇美国教育……


    我把九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像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至少让学生玩二个小时,下午不到三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教师看见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我就像挨了一闷棍。



    一时间,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的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之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借来的书一边打着电脑,头也不抬地说:“作业。”这叫作业吗?



    一看孩子打在电脑萤幕上的标题,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于是我严声厉色地问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


    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了,我真不知道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去做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十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就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来的是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


    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成,也没批评,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楞,一是因为我看见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三十岁。  



    不久,儿子的另一篇作文又出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


    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围可循,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耽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费了一番气力,我们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复覆,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电脑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么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


    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安排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感到骄傲,但是她为我们感到震惊。


    儿子六年级快结束时,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


    “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

    “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原子弹持什么态度?”

    “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

    “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是作业,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


    而此时,我已经能平心静气地循思其中的道理了。


    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一个个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


    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



    此时我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哈佛凌晨四点半的灯火通明这个表象,理解出的意思也欠缺考虑,换句话说,我们并没有透过这个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这个本质不是美式教育的轻松,更不是中式教育的勤能补拙,而是对创造力的无限渴望!


    闲话了那么多,说的再好,也不如亲身体验一次!!


            

      999+   975
    文章标签: 美国游学冬令营 美国冬令营 美国游学 美国名校旅游 美国旅游 美国旅游攻略